查看原文
其他

《东方卫视》大咖访谈实录:2024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怎么干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整理:杨楠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来源: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都都召开了“两会”,各地“两会”工作报告中涉及非常多的长三角元素,也传递出了新的信号。从各地“两会”当中的工作报告来看,很多产业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协同繁荣的景象。例如,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会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香饽饽”?上海将要制定实施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有什么新任务?各地“两会”报告中多次提到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这会带来什么新变化?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未来图景是什么样的?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增长点在哪里……全文6426字,阅读约17分钟


2024年1月28日,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节目,结合三省一市各地“两会”发布的工作报告,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和长三角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点等话题,邀请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与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张兆安、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光辉一道,同主持人何婕进行探讨。以下为访谈实录。


何婕:大家好,欢迎走进《中国长三角》。本周,长三角同步进入省级“两会”时间,备受关注的三省一市2023年经济“成绩单”也在陆续揭晓,一起来关注长三角的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趋势的几大重点。



重点一:首破30万亿元,长三角经济总量创新高

背景报道:2023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首次迈过30万亿元大关,这一数字约占全国比重24.2%,比上一年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沪苏浙皖GDP分别为4.72万亿元、12.82万亿元、8.25万亿元和4.71万亿元。其中江苏经济总量最高,是长三角首个迈过12万亿元的省份。横向来看,长三角GDP平均增速为5.56%,高于全国增速5.2%;纵向看,2023年三省一市GDP增量超1.4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坐稳“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一年的经济总量。


视频采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以上海而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这三个主导性产业,它们的产业规模就是1.6万亿元。像江苏一向有“苏大强”之称,它是高科技为主;浙江是做数字创新;安徽喊出来“三大样”,这是全民“拼经济”的集中体现,实际上也是它们的底气所在。


背景报道:分城市来看,2023年杭州如愿晋级“两万亿俱乐部”,常州GDP首次迈过万亿大关,长三角“万亿城市”上升到9个。在常州之后,徐州和温州也在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击,两地此前喊出口号:力争到2025年,实现GDP过万亿。


视频采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全国26个城市超过万亿,长三角就有9个,形成一个辐射效应、拉动效应,加上高水平对外开放,实际上就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极”。


重点二:新方案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何婕:浦东引领区的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之际,一份围绕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实施方案于本周发布。根据这份方案,浦东今年将探索开展跨境电商进口非处方药及医疗器械零售业务试点;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保税维修、再制造和保税研发等业务试点,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窗口。

在打造科创生态方面,方案也有专门的部署,方案支持浦东各类优势科研机构与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前沿技术攻关任务,鼓励中外科学家聚焦全球科技前沿问题,联合开展高水平研究。目前,浦东新区已经建成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超算中心等多个大科学设施,构建了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重点三:无锡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

何婕:无锡素以“百年工商城”著称,无锡身上究竟有哪些“工商气质”,它又是如何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的呢?一起来了解。


视频采访(无锡市市长赵建军):“百年工商城”是无锡的一个定位,也是一个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产业为基、创新为要、企业为根、项目为王。


背景报道:无锡是一个以工业立市的经济重镇,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仅次于上海。目前上海华虹正在无锡建设二期项目,力争2025年投产。


视频采访(无锡市市长赵建军):华虹所需,无锡所得,无锡全力服务和做好工作,优先发展设计业,然后优质的制造业继续扩容,包括封测业重点在提质升级上。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能够做到2800亿元以上。



背景报道:从“一点居中”到“产业互联”,正在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的无锡,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发挥更大作用。


视频采访(无锡市市长赵建军):无锡现在全力支持江阴港和上海港加强战略合作,期待能够在上海的龙头带动下,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何婕:接下来进入政商观察。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该怎么干,省级“两会”划出了重点。制定实施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或者是加快长三角港口群建设,又或是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强产业链对接等等。沪苏浙皖围绕着自身特点作出专门部署,这一连串的动作当中,有哪些“变”与“不变”,从当中我们又能看出什么“门道”,我们先来看一条报道,之后开启今天的讨论。


背景报道:长三角“两会”四地都在关心啥?本周二(1月23日),沪苏浙皖四地政府工作报告同步出炉,在部署今年的工作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被重点提及。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提出,今年要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点合作事项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江苏聚焦创新带建设,今年将加强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加快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加强省级毗邻区深度合作,争取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安徽则提出,协同打造长三角科创策源地,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今年将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加快产业锻长补短。浙江瞄准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今年将加快建设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并以此为依托,推动“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取得新进展。

何婕:三省一市工作报告中的长三角元素,都各自传递出哪些新的信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今天演播室的嘉宾是: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张兆安,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以及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光辉。从各地“两会”的工作报告来看,涉及长三角一体化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有顶层的涉及,也有产业的发展,还有生态环保、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你们最看重的看点是什么?


张兆安:我个人比较看重的是顶层规划,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的长三角一体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叫制度和体制机制一体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制度和体制机制一体化主要建立在顶层规划和顶层设计方面。最近几年,长三角一体化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实际上都是制度层面的合作,是最核心的内容。


李光辉:我比较关注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这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一般都是市场的一个自主的行为、企业的一个自主的行为。政府在这个方面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我比较关注接下来政府是怎样去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一体化发展。


何婕:上海将会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第三轮它又有什么样的任务?


张兆安: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充分发挥好上海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在整个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过程中,上海作为一个龙头城市,能够发挥更好的带动作用、示范效应。这同上海的功能是相吻合的。比如说上海要建设五个中心,要进一步增强四大功能,这实际上都是同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何婕:重点可能会放在哪些板块?


夏骥:可能是在创新引领的板块。长三角在未来三年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形成创新驱动,特别是统筹把握好科技创新的策源,和它的转化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创新驱动水平。第二个方面,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好地借助上海对外开放的平台,更好地链接世界,更深一步地融入全球体系当中。第三个方面就是怎么样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价值的转化,更好地实现“点绿成金”。



何婕:地方的“两会”报告都多次提到要融入上海都市圈的发展,您觉得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李光辉:都市圈它有一个“圈层”的概念,大家以前可能就是直接找上海,直接去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现在有一个“圈层”,离着上海远的地方,有一个梯度转移的概念。是不是可以找高等级的这些中心城市,像合肥、南京、杭州,去对接他们的公共资源的溢出效应,一些产业的溢出效应,形成一种梯度的转移,形成一种公共服务的梯度承接。


夏骥:更多的是形成一个同城化的效应,能够深度地融入,大家能够各扬所长,然后充分地利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借助中心城市的改革开放平台,更好地享用中心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来共同提升整个都市圈的发展福祉。像滁州就主动提出来,它要进一步深化与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联动,大家共同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何婕:对,不光是省级的还是地市级的“两会”报告都可以看出,大家完全能够预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自己的地方发展带来的广阔前景。过去这些年一体化发展的“成绩单”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产业协同,有很多产业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协同繁荣的景象,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就是新能源汽车。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段报道。


背景报道:打造汽车“首位产业”是安徽喊出的口号,在合肥、芜湖“双核”联动下,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为2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超过60%。为了扩大“战果”,安徽提出新能源汽车“两步走”发展目标,推动整车产能向合肥、芜湖集聚。零部件、后市场产业链、价值链向皖北等地延伸,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视频采访(江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继续加大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品质和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


背景报道: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等,比如上海提出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在长三角的版图中,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4小时产业圈”,上海提供汽车芯片、软件,江苏省常州市提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浙江省宁波市为汽车提供了完成车身的一体化压铸模具,安徽则完成整车组装。也就是说,一辆新能源汽车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生产,都可以在长三角4小时车程内完成。


何婕:刚才报道中,安徽也好,上海、江苏、浙江都提出了各自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部署,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产业会成为各地要争相发展的“香饽饽”?


夏骥:长三角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它是占领了我们未来产业的方向,那么它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从它产业本身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长三角新晋“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常州,它在很大程度上就受益于它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李光辉:新能源汽车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交通工具,它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智能终端,这个新的智能终端带动了一些新的产业。我们经常讲手机传感器的芯片可能有十几个,但是汽车的芯片可能达到一两百个。那这就是长三角产业优势。


何婕: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不是这一块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李光辉:聚焦到芯片产业上,新能源汽车上的芯片相较于传统的燃油车大约多了2-4倍的量,现在我们95%以上的汽车芯片还是严重依赖于进口,那也就是说我们未来补链强链还是聚焦到芯片方面。


何婕:依然有些地方它需要去补强。


张兆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长,它涉及的产业领域非常多,我个人观察到,除了我们芯片这个薄弱环节之外,下一步就在汽车的新材料方面,未来实际上拓展的空间还很大,比如说让汽车能够更加安全、更加轻型化。只要我们三省一市共同努力,把整个长三角真正打造成为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高地,未来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李光辉:新的方向上,特别是未来的智能驾驶这一块,长三角三省一市可不可以未来共同努力探索一些新的制度?还有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代表未来的新型电池方向去进行一些布局,带动新能源提升档次。我感觉这是未来要突破的一个方向。


何婕:好,我们刚才只是以这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小小的案例去做一个解剖,大家也很关心2024年我们怎么样来寻找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来看报道。


背景报道:制造业实体经济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总结过去一年成绩时的高频词,各地以自身禀赋出发,集中力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四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江苏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一。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迅速,总量已居全国第八。

面对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科技创新列入重点工作,江苏提出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安徽在2024年11项重点工作中,将“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置于首位。浙江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上海则明确围绕“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何婕: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些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发展未来的图景,这是为什么?


李光辉:基于自身的一个经济发展的需求,长三角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占据很重要的核心战略价值。长三角要去发展高端的制造业,包括我们芯片的自主可控,包括我们的大飞机,包括我们发动机的自主可控,再到一个新的平台,利用国内国外的双循环,实现我们的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张兆安:在先进制造业的引领下,长三角各个城市都提出我们要发展一些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等等,首先要同这个城市的资源禀赋结合起来,我想这也许是我们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未来的一个方向。


夏骥:没错。需要集中大家的力量,各扬所长,共同来攻关。可以围绕我们的龙头企业来设立更多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可以鼓励更多主体来牵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来围绕我们的产业链、创新链当中的一些关键核心问题,大家形成合力来实现攻关突破,达到共享创新这样的一个收益。


张兆安:长三角这么几年来做得最精彩的就两个字叫“共享”。举个例子,那些小城市它们可能缺乏研发设备,而对于像上海、南京、杭州一些大城市来讲,它们科技资源是非常集聚的,而且科研基础设施也是比较完备的。假如我们打开这个通道的话,整个长三角的所有企业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够去享用科技公共设施,将对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注入非常强大的活力。这些活力又能转化成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何婕:现在已经大概实现了多少了?


夏骥:这是有一组数据来支撑的,就是长三角的这个三省一市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科技创新券的通用通兑。


何婕:什么叫科技创新券?


夏骥:科技创新券是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创新,降低它的成本,而采取的一种以券的形式来予以的补贴。那么以前我们的创新券是集聚在辖区里用。长三角实现了通用通兑,中小城市里面这些成长型的企业,它们就更有条件利用像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等这些中心城市的科创资源,然后加速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何婕: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4年要找很多新的增长点,在你们的观察当中还可以在哪些地方着力?


李光辉:比如说量子科技。现在,像合肥、上海量子科技,已经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比较知名了。量子通信网络,它需要长三角各个省市来共同去打造,这就需要政府去联起手来去建设这个网络。还有像大飞机这种产业,它就依靠国企去带动长三角产业链的发展。还有一些是需要我们长三角三省一市去共同向国家去争取,像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这种。



夏骥:我更加关注于数字长三角的建设,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怎么样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充分体现它作为这个新型生产要素的地位,推进数据要素的跨域交易,这样的流动更加有效地调配数据算力、算法这样的资源,从而为推动三省一市高质量的发展,插上更加有力的数字化“翅膀”。


张兆安:我会继续关注制度层面的合作。实现“跨省通办”,这需要制度、体制机制的合作。比如说工商注册,异地可以通办身份证、护照等等,现在都可以异地通办。实际上老百姓也好,企业也好,要办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多的。那么我们把那些事情梳理出来,进一步实现“跨省通办”,而且“跨省通办”我们要在全中国走在前面。假如在这个方面能够再进一步推进,我觉得我们整个长三角的同城效应,就能够进一步显现出来。


何婕:现在就期待接下来各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到年终我们再来做盘点的时候,会看到许许多多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再次感谢三位,谢谢。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这家领跑长三角的智库,未来如何谱写北京新篇章?
【原创】封关背景下海南自贸港的核心突破口是什么?
【原创】现象级义乌:新兴产业集群异军突起的逻辑【原创】未来产业之“换电赛道”:后来者美国,领导者中国?【原创】三力”提升:金山区建设“三个百里”打造上海后花园的叠加效应【热文】安徽省委副书记虞爱华履新前激情讲话:2024年合肥如何顺大势、谋大业?【热文】看过央视热播剧《繁花》,我顿悟了什么是赚钱思维
【热文】江苏常州书记陈金虎激情讲话:正式宣布迈入万亿之城!
【热文】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在政协开幕会议上的讲话,值得反复品读!
【热文】句句精彩!“大笔杆子”组织部长掏心掏肺与青年干部的讲话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